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弯桥和宽桥的出现,70年代初国外就研制成球型支座,它的设计转角可远大于盆式橡胶支座,一般为0.01-0.02RAD,必要时也可以达到0.05RAD。
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建筑支座能适应建筑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建筑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
盆式橡胶支座的顶板和底板可用焊接或锚固螺栓栓接在梁体底面和墩台顶面的预埋钢板上。盆式橡胶支座的防尘装置应严格按照设计纸的要求制造和安装。盆式橡胶支座的更换要求:盆式橡胶支座是在板式橡胶支座的基础上,将钢部件与橡胶部件组合而成的一种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用螺栓采用多元合金共渗或锌镉镀层(即达克洛)等方法进行防护。盆式橡胶支座与球型支座的概述:盆式建筑支座是钢构件与橡胶组合而成的新型建筑支座。盆式橡胶支座质量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支座外观、几何尺寸、力学性能、解剖检验、胶料力学性能等。盆式支座就位后用断续焊接将支座顶、底板与预埋钢板焊接在一起。盆式支座在间歇焊接将支持顶,底板与预埋钢板焊接在一起。膨胀螺栓的规格要根据实际的不均匀沉降差确定,螺栓位置一定要准确,预埋一定要稳固。膨胀速度缓慢,抗水压能力强,适用于雨季和水丰富的施工工地使用。拼价格我们可以,拼质量我们也是杠杠的。
地震时,上部结构置于柔性隔震层上,只做缓慢的水平运动,从而“隔离”从地面传到上部结构的震动,大幅降低上部结构反应。大地震时结构如同处于“安全岛”上,能有效保护建筑和室内物品不受损坏。这种把传统“硬抗”方式改为“以柔克刚”的减震技术,是中华文化“以柔克刚”哲学思想在抗震减灾技术上的成功运用。我们的祖先早就成功地将隔震技术运用在遍布全国的宫殿、寺庙、楼塔等建筑中,使它们在历次大地震中得以保存下来。现代隔震技术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复杂或大跨建筑、建筑、学校、医院、住宅、重要设备和历史文物等,有些隔震工程已经成功经受了地震的考验。我国座隔震建筑于1980年建成。1993年建成的我国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橡胶支座隔震房屋,位于广东汕头,经受了1994年台湾海峡3级地震的考验。
所谓的板式橡胶支座,指的就是由多层天然橡胶和至少两层以上相同厚度的薄钢板镶嵌、粘合、硫化而成的一种建筑支座产品。
1988年交通部开始制定了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建筑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此规格系列完全遵照JTJ023-85的规定进行设计。
竖向变形观测:橡胶隔震支座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过程的施工记录,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应做一次橡胶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
此外,《规范》公式没有能够恰当考虑滑板支座的摩擦耗能作用,随着地震烈度水平的增加滑板支座发生较大的滑移,同时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显著降低结构的响应。
(图一)建筑工程中的隔震支座生产厂家
由于受材料设计容许应力的限制,大吨位支座的尺寸较大,不适宜运营期的更换,因此,橡胶支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同时由于高速铁路对工后沉降的控制严格,在一些特殊地段还需采用可调高支座进行调整。
传统抗震建筑,主要通过调整结构体系和增大梁柱截面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大梁柱截面,会导致结构体系个别区域刚度大,反而使结构延性降低,不利于抗震,也不利于发挥结构使用功能。对位于高烈度区的建筑以及结构形式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采用传统抗震技术解决难度较大。而建筑减隔震技术,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适当降低抗震措施,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使得上部结构设计更加自由灵活,建筑的使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基础隔震层一般应设置在结构基层以下的部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且不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控制隔震结构的节点构造,保证隔震层在地震时有效发挥作用。
城市建筑支座问题多市政部门部署全面体检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近日要求相关管养单位对所管辖建筑的支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中若发现支座剪切变形严重、错放、脱空等,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筑安全运行。
建筑隔震支座是上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隔震装置。它通过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放置隔振装置,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脱离,以此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结构传输,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及其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不影响室内设备的正常运转。
隔震结构的模型应该是带有隔震支座,非隔震结构则是去掉隔震支座的上部结构。但也有认为非隔震结构应该是将隔震结构中隔震支座换为同等水平刚度的柱子或刚度较大的柱子;抗震结构是假想结构,是不存在的,是为了采用现行规范的小震设计而人为强制等效出来的结构,事实上其变形和内力跟隔震结构都有较大的区别。注意的是,抗震结构必须保留隔震层,否则在按小震反应谱设计时,楼体的高度变了导致风荷载等计算不正确。
城市建筑支座问题多市政部门部署全面体检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近日要求相关管养单位对所管辖建筑的支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中若发现支座剪切变形严重、错放、脱空等,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筑安全运行。
摩擦摆支座通过在球面抬升实现从动能到重力势能的转变,与常规支座转换为弹性势能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摩擦副之间的相对滑动实现能量消耗,是一种兼具弹性恢复能力和耗能能力的隔震支座。
(图二)建筑房建橡胶抗震支座厂家
2,公路建筑盆式支座除海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承载性能,应保证在三个方向的水平面。2.4.4梁支点承压不均匀,支座出现脱空或过大压缩变形时应进行调整。2.4.5板式橡胶支座发生过大剪切变形、老化、开裂等时应及时更换。2004年隔震结构的数量达到了1000栋以上。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开始大力推广,减震技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开始进入国人的眼帘。200MM。对两相邻隔震结构,其缝宽取大水平位移之和,且不小于400MM。2010年和2011年,市管建筑结构检测中共检查支座34540个。2013年四川芦山0级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建筑和医疗设施均完好无损。25%定伸应力,应按附录A规定测定。
天然橡胶支座(LNR):由多层橡胶夹着钢板构成,具有低水平刚度和高竖向刚度,适用于一般结构和重要结构。
耗能能力:通过内部材料的变形和摩擦,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建筑支座的类型有很多,大概来说主要有公路建筑支座、铁路建筑支座以及隔震橡胶支座等,既然建筑支座的类型这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建筑支座呢?
支座的上、下座板利用压力锅的卡盘结构原理连接在一起,实现支座的抗竖向拉力和抵抗水平力,这类支座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
固定型支座常规状态下位移量不得超过支座设计正常使用剪应变,地震状态下位移量不得超过支座设计地震使用剪应变。
通过对部分高速公路板式橡胶支座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用户在板式建筑支座的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下:部分梁底支座安装位置平面与墩台处支承垫石上表面夹角过大,造成支座单边受力,因而支座局部变形严重,如果继续增加恒载和汽车活载,梁体会继续发生挠曲变形,这样会加大梁底的倾角,严重时会造成板式橡胶支座单边脱空。
二是具有满足的安全储藏,水平变形250%不会影响运用,别的具有满足竖向承载力包管安稳的支撑修建物,修建隔震橡胶支座布局中的隔震层具有安稳的弹性复位功用,能在屡次地震中主动瞬时复位.这是冲突滑移隔震系统所彻底不能比较的。
(图三)400的抗震支座
《规范》没有对滑板橡胶支座下桥墩地震力的计算给出明确规定,如果根据摩擦力与桥墩自身地震力叠加并乘以相应的系数作为设计地震力,则存在可能得到的桥墩屈服强度低于滑板支座发生滑动的摩擦力,从而导致墩的屈服先于滑板支座发生滑动,这与预期的性能不一致;此外,由于存在滑板支座不发生滑动的可能,因此,设计中应根据滑板支座的实际情况进行桥墩相应的抗震设计,这是目前规范所没有考虑的。
基于橡胶支座的构造和分类,对公路建筑设计中橡胶支座尺寸的计算和支座规格的选定进行阐述,同时对支座安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上述三类情况是板式橡胶支座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异常现象不能及时排除将会降低板式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
GJZ板式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GJZ板式橡胶支座的主要功能是将上部结构的反力可告地似递给墩台,并同时能完成梁体结构所需要的变形(水平位移及转解)。
FPS建筑摩擦摆支座的主要特点包括自动调整侧向刚度和复位、震动周期与所载质量无关、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以及能自行调整侧向刚度和自行复位等。它主要应用于建筑、桥梁以及其他土木结构隔震设计及抗震加固改造中。
原因1的避免方法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一九八八年组织汇编的《板式橡胶支座》一书中提到:安装板式橡胶支座好在年平均气温时进行,以减少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梁体膨胀或收缩给板式橡胶支座造成的不应有的初始剪切变形。
耐久性:设计寿命长,可达60-80年,与建筑物寿命相当。
橡胶支座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如:抗压弹性模量、抗剪弹性模量、水平抗剪倾角、不锈钢板摩擦系数、极限抗压强度等,都是QZ球形橡胶支座进入施工现场后决定能否使用的重点检测指标。
24小时咨询热线:
13323182312
QQ在线咨询:
839308866
微信号:
13323182312